English

何必强逼希拉里离婚

2000-11-12 来源:生活时报 管子 我有话说

“全世界都在看,全世界都在等,全世界都对反反复复的选举结果困惑不已……”这是在法国巴黎出版的《国际先驱论坛报》9日报道美国大选国际反应文章的开场白。据说,一些耐不住性子的外国领导人前一天因此闹出了笑话:在美国各大电视机构匆匆宣布小布什“获胜”之后数分钟内,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欧盟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领导人先后给小布什发去了贺电。过早表白使他们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撤回贺电,要么对此保持外交沉默,无论作何选择,当事领导都会感到脸上无光。

当然,这一切都是急于报料的美国媒体惹的祸。最先报道小布什胜出消息的是福克斯电视台,三分钟后又有有线电视新闻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等大电视台跟进。结局如同大家看到的一样,这些电视台又忙不迭地发布更正,颜面丢尽。

与分秒必争的电视台相比,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天为单位,核实新闻的时间相对宽裕,因而可以避免像电视台般乌龙百出,但一些滚动出版的小型报纸也是不断“变脸”,更新头版标题。而对于那些相对持重的大报来说,慢也有慢的要求,读者看报希望了解更多幕后新闻,目前断言谁将出任美国总统无异于拿自己的品牌作赌注,毕竟,在这场四十年来最激烈的总统竞选中,谁最后胜出都不足为奇。因此,美国一些大报8日在处理头版时无一例外都以民主党人希拉里击败拉奇奥入主参议院作重点炒作题材。毕竟,以在任第一夫人的身份成功入主国会山,希拉里是第一人。

曾有美国媒体戏言,自山姆大叔投票选举新总统之日起,在任的克林顿就成了十足的“跛鸭”,因为还有两个月他就将搬出白宫,此后他将淡出权力中心。像其他卸任总统一样,在故乡阿肯色州建座总统图书馆将成为他的主要任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直极具政治抱负的希拉里在努力争取选票16个月后终于得偿所愿,得以在明年“卸任”第一夫人后进入距白宫不远的国会山。夫妇二人一上一下,美国第一家庭的权力平衡在希拉里当选参议员后实现了大转换。

可以预料,希拉里的婚姻问题又将成为媒体炒作的对象。因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爆出性丑闻的缘故,美国媒体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追问希拉里:你究竟何时中止这段在局外人看来“屈辱不堪”的婚姻?《纽约邮报》专栏作家安德雷·佩塞尔(AndreaPeyser)不惜以这种刻薄文字奚落希拉里:她的伪善特质在其与克林顿的婚姻中尽现无遗。而另一位专栏作家乔治·威尔则公开讥刺希拉里继续与丈夫牵手的选择与其说是婚姻,更不如说是政治交易。《国民评论》周刊(NationalReview)在去年12月的一期中也公然声称,希拉里的婚姻并不为了爱,而是为了增加政治资本。在它们看来,似乎离婚才是希拉里惟一的理性选择,如果守在婚姻围城里,肯定别有政治动机。

甚至在此次参加议会选举时,希拉里的婚姻状况也一再成为竞选对手拉奇奥的攻击对象。在上月举行的一次电视辩论中,拉奇奥曾当面质问希拉里何以始终站在丈夫身边。众目睽睽之下,希拉里只能如此回答:“对于我,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尽管它可能难以让我的批评者满意。”看到电视上播出的这一镜头,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婚姻专家琳达·魏特忍不住站出来替希拉里鸣冤叫屈:从前是那些有过离婚史的政治候选人才需要解释自己的决定,而今第一夫人作为参议员候选人却要对自己何以忠于婚姻作出辩护。

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万众瞩目的第一夫人更是难上加难,对此,希拉里本人肯定最有发言权。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套在脚上的感觉只有穿鞋者本人才能体会。有鉴于此,魏特在《纽约时报》撰文呼吁,身在围城里的真实感受只有希拉里本人才能真切体会,媒体又何必急于替代她作选择呢?!何况守着并不完美的婚姻不也是很多妇女的选择嘛?既然她们可以,希拉里为什么不可以?!魏特认为,一味纠缠于此,不依不饶地强逼希拉里离婚,不但对她本人不公平,同时也向众多在围城中挣扎的红尘男女传出了令人不安的信号。

在这位婚姻专家看来,捍卫婚姻不但是社会的责任,更应是媒体的责任。因为选择离婚在很多时候是一个让当事双方两败俱伤的决定,她(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子女的关系以及个人的幸福都将受到损害。魏特引用自己亲身参与执行的一项调查来佐证离婚并非通向幸福之途——在受调查的美国离婚妇女中,只有1/6的人对当初的决定感到满意。

现在,希拉里即将进入国会山公干,选民的支持证明了她的政治智慧,也证明了拉奇奥对其婚姻的攻击在普通百姓中没有市场。总在鼓噪希拉里应该离婚的美国媒体应该相信,这样一位强者同样有足够智慧面对自己的家庭问题,它们理应尊重希拉里的个人意志与权利,大可不必跳出来指手画脚,摆出一副瞎操心的姿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